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平面镜说课稿

时间:2024-07-15 13:55:17
平面镜说课稿

平面镜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面镜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面镜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伊通第五中学的钱小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内容。为了使本次说课清晰流畅,明了直观。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平面镜成像是对光现象的进一步认识,与此同时它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 “像”这个概念。它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我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一下三点(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接着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最后,是情感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三个目标中,情感目标是动力保障,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有两个: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这构成了本节的一个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看学生的情况。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由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于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观认识,还没有能过向抽象认识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直观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如何研究虚像的环节中运用平面镜和平板玻璃的对比让学生更直观感受虚像。因此,这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由以下的教学流程展开(新课引入、新课教学、总结归纳、实际应用、反馈练习、布置作业)。

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首先是第一环节:新课引入。由于本人教学物理的同时兼班主任工作,经常会有调皮的孩子在课堂上照镜梳妆,要不就趁着科任老师不注意偷偷地在有阳光时用镜子,钢尺在墙上或是黑板上反射光斑。很多老师都很困扰,虽然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但对于成像规律及特点不很清楚,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从教参四个引入方案中选择了第一个,也就是最简单的一个。我用一块较大的平面镜,同时让学生自带小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

(1) 你的像在平面镜中的什么地方?

(2)在平面镜中,你的像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样吗?

(3)当改变你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的像的大小改变吗?你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本设计方案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提出问题”作必要的铺垫。2.此时,学生已经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所以第二个环节我将进行新课教学,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为了使学生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角度去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镜,我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提出猜想。由于学生的积极主动,将提出下列不同猜想(像与物左右相反;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由于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由我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紧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自己之前的猜想,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如果是这样,我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经过一番讨论,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进行比较。到这里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同学们选定器材:平面镜、平面镜固定底座、两支蜡烛(模型)、白纸、刻度尺、用白纸充当光屏,进行实验。

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初中光学的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为后续学习扫除障碍,我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来理解他们,这样既巩固了对反射规律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时。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1)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4)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在这里学生会得到像不能用白纸呈接到的结论,暂不急着说是虚像,而是提出疑问,为什么像用纸接不到呢?从而进入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教学。之后再回来补充虚像的特点。)

3.总结归纳:实验结束后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4. 接下来展示平面镜成像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平面镜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其实,平面镜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应用平面镜的例子呢?我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例如水面倒影等。同时我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平面镜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应用 ……此处隐藏13505个字……点及其教学要求

通过平面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训练点及其要求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提高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

3、德育渗透点及其要求

在探究实验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感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结合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①知识难点: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②探究活动的难点: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此外,还采用了比较法、讨论法、练习法、分析和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等。

(2)学法指导

要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记忆、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节课通过两个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对魔术过程的观察为学生实验打下基础,使学生通过自己实验的亲身经历,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六、教学器材

粉笔盒、小平面镜、大平面镜、哈哈镜、茶色平板玻璃、支架、蜡烛、烧杯、水杯、火柴、白纸、刻度尺、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以〈小魔术1——粉笔盒变粉笔〉和〈小魔术2——浇不灭的烛焰〉引入课题,目的是通过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要做得成功,要注意把镜子放在盒子里面一点,教师的穿着颜色要深一些,这样有利于透明玻璃的成像。)魔术:浇不灭的烛焰,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仅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后面的学生实验作铺垫,为学生理解平面镜成的像的性质打下基础。

通过魔术表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魔术的奇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想亲自动手实验来探究具体情况。创设的魔术情景使他们对魔术所展示的实验现象提出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

2、平面镜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平面镜,本节课通过感性认识,观察生活中的镜子和观看两张幻灯片引导得出概念。使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事例走进物理的殿堂,同时通过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在笑声中总结出平面镜的概念,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按新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希望通过讨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建立猜想、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步骤及确定实验器材。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使他们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课堂讨论,老师可以适当提问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富有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生通过前面的实验和生活经验,对平面镜成的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建立猜想的过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相同的物体与像进行比较,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是这个实验设计的三个巧妙之处,再加以讨论、引导和点拨,实验的难点和知识的难点就自然突破了。

该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平面镜成的像的位置的确定与比较,让学生去寻找、尝试、测量,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感觉不一定可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识。在镜子后面放白纸无像,无法用刻度尺测量,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的像的性质理解。

验证猜想,就要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在这里会出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教师的点拨,学生的主动思考会使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探究过程中,确定像与物的距离关系时,蜡烛的位置至少换一次,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

4、实验交流

完成实验后,让学生自己判断前面提出的猜想,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分享他人取得劳动果实的快感与充实感。

要说明的是,在得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后,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记录的结果进一步讨论,请描述不准确的,有歧义结论的同学上黑板,用磁性几何图形摆放的办法来找出对应的像,让他们得到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所在的直线的关系。为后面的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打下基础,并且让学生通过测量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本节课的要求只要达到了解的层次。所以这部分内容以学生自学课文和讨论应用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学课件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再结合平面镜的教学,简单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从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教育。同时,通过光污染的介绍,使学生懂得我们要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6、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第一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总体的了解,在脑子中有个系统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对本节课重点的突出与巩固。

7、布置作业

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遵循巩固性原则,在课后一定要进行巩固。所以布置作业:课本70页WWW 2、3、4。

八、板书设计:

主板书:(黑板左侧)

四、平面镜

一、什么是平面镜

镜子的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探究过程

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实验总结――得出结论

2、虚像

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应用

2、光污染

副板书:(黑板右侧)

1、猜想(各种猜想的归类结论)

2、设计

3、步骤

4、器材

谢谢各位评委!

《平面镜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